奋斗锻造青春舞台,科创点亮理想未来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举办第四届科技节
5月12日上午,上海大学社区学院第四届科技节在宝山校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拉开序幕。本届科技节以“奋斗锻造青春舞台,科创点亮理想未来”为主题,以创新项目成果展示和答辩为主要形式,旨在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让社区学院学生群体认识何为“科技”、何为“创新”,开阔视野、深化专业认知、思考未来前进方向。
开幕式前,所有参赛项目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00大厅布展,为到场观摩师生介绍项目特色及亮点、项目成果及成效。
开幕式上,上海大学社区学院院长尹静波教授致辞,她表示社区学院一直以来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搭建各级平台,提供各类资源。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参加创新项目的热情高涨,2022级学生参与科创项目的人数稳步提升。她鼓励同学们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代里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追梦人。最后尹院长向项目指导老师以及评审团专家们致以感谢,并预祝本届科技节圆满成功。
接下来社区学院院长尹静波老师与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韩晶老师为社区学院第三届科技节获奖团队代表颁奖。
随后,上海大学社区学院院长尹静波、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韩晶、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副院长许斌、上海大学教务部实验实践处副主管杨霞、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创新创业主管黄泽军、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陈嘉谊共同启动第四届科技节。
在优秀校友创业项目分享环节,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项赛上海市二等奖,2022年宝山区优秀创业项目10强,2022年上海公益团队公益创业大赛银奖;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红旅赛道优胜奖、上海大学校级金奖获奖团队代表,来自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陈嘉谊学长,带来了《看见未来——数字时代乡村教育的探索与创新》的主题分享。陈嘉谊学长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他们坚持授人以渔的公益教育与乡村振兴理念,致力于发展面向乡村的数字教育,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学生获得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场的同学们颇受触动,深切感受到了这些青年创业者用知识技能和一腔热血,为教育扶贫、网络扶智、支持偏远地区开展数字支教贡献的力量。
在大咖讲座环节,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创新创业主管,上海市技术经纪人、上海大学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黄泽军老师带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路径》的主题分享。黄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涯经历,讲述了新时期下,大学生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创新人才的新生力量,面对未来多变的国际环境,科技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应当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与素养的问题,并围绕创业是什么、如何创业,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他指出:“你的专业、见识、经验都是你的资源,”并鼓励当代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黄老师也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环上大科技园的发展情况,并对上海大学长期以来在创新创业上的支持表达了感谢。
当天下午,进入到本届科技节的项目答辩环节。本届科技节共申报220个作品项目,其中有76个作品进入答辩展示环节(21项为调研类课题、55项为科创类课题),大部分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大类的新生。
本届科技节邀请了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育成计划导师辛明军教授、社会学院耿敬教授、机自学院张顺琦教授、机自学院蓝箭副教授,材料学院贾林副教授、理学院白丽华副教授、生命学院马中良副教授、管理学院刘景方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友古副教授担任项目评审专家。
本次答辩项目内容涉及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产品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领域的课题,充分反映出上大学子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答辩会上精彩纷呈。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多样形式展示项目成果,评审专家们针对项目的时代意义、选题角度、研究方法、成果成效等给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
本届科技节共评选出30个奖项,将在后续活动中进行颁奖与风采展示。
社区学院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第一课堂和课外培养等环节,以优良学风助推大类新生全方位育人。本次科技节活动是学校各学科领域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一堂大的实践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多年来,社区学院努力为大一学生搭建科创平台,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秋季学期启动院级创新项目申报,征集来自9家书院的226项导师选题,选苗育苗,本学年共有220个院级创新项目立项。在院级创新项目孵育下,2022级学生共有98个校级创新项目立项。希望同学们将第四届科技节的平台作为科创道路上腾飞的起点,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撰稿:刘兆盛,冯昌隆;摄影: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