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 - 正文


心垂手语,润物无声——走进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倪兰老师

创建时间:  2023/05/29  李志峰   浏览次数:   

心垂手语,润物无声

——走进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倪兰老师



倪兰,中国大陆第一位手语语言学专业博士,现任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大学)副主任,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国家手语和盲文专家组成员,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期致力于特殊人群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的推广,在语言文字事业推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信息无障碍社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为了推动手语研究,她建立了上海大学“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工作,上海大学于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上海市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手语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倪兰老师的研究之路充满艰辛。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和思维的有声符号系统,而手语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否具有语言地位,国内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面对观念上的分歧,往往需要研究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手语作为聋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主要交际工具,是一种由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构成的视觉符号系统。目前社会对手语的认识和接受度还远远不够,甚至大部分聋人学校并不专门开设手语课程,倪老师希望自己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手语。她推动上海市中小学开设手语课堂,引导中小学生关注身边的特殊群体;她指导大学生开展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内容的创新创业项目,多次获国家级、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她还推动建立了上海大学手语社团。2020年,倪老师的工作室获批成为上海大学创新工作室。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倪兰老师专注手语语言学研究十余年,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语委、中国残联、上海市残联、上海市语委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她始终坚持学术研究要为社会解决燃眉之急。多年来,她带领学生采集中国手语语料并进行相关研究,建设的“中华经典资源库手语版”接入国家语言资源平台,为特殊教育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还通过承担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编撰手语教程和读本、为博物馆配备手语导览、为上海书展提供手语翻译等方式,在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的同时,也为聋人群体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


倪兰老师主编的教材和聋人团队


饮水思源,访谈中倪老师多次提及“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成立时,上海市语委、学校和文学院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为中心的研究、推广工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平台,她无比珍惜中心走过的六年历程,一直将最初成立时中心的牌子挂在工作室最显眼处。倪老师在研究之余,还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支持聋人老师和学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协调创新创业学院和环上大科技园给予场地和经费的支持。


倪兰老师负责建设的语言学实验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无声世界”里的聋人群体渴望社会的认同与接纳,随着国家、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越来越多聋人对于自身的语言权益和社会语言服务有着更多的期待。“引导社会对特殊人群语言问题的关注,为持续改善听障群体无障碍环境及生活质量尽绵薄之力。”倪老师认为这是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倪兰老师的手语课堂和聋人助教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双手无声写春秋。


(此为王振华老师的《教师颂》,笔者将最后一句“粉笔无言写春秋”略作改动,以示对倪兰老师在手语研究、教学上的贡献和对聋人群体的关注。)


倪兰老师与创新创业学院老师和采编团队同学们






访谈人:孙沁怡

撰稿人:赵 


上一条: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专访上海大学创新工作室“一行公益”团队

下一条: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记测控专业教学团队与“双融合”教学体系